首页 资讯 正文

山水为墨 产业为笔——陕南产业发展走笔

体育正文 34 0

山水为墨 产业为笔——陕南产业发展走笔

山水为墨 产业为笔——陕南产业发展走笔

◇2023年以(yǐ)来,辽宁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(juéxīn)推进菱镁业专项整治,初步实现了从“矿山乱采”到(dào)“集约高效”、从“高耗能污染”到“绿色智能”、从“原料输出”到“全产业链”的转身,一条高端化(gāoduānhuà)、智能化、绿色化的菱镁产业发展新路径清晰可见 文 |《瞭望》新闻周刊(xīnwénzhōukān)记者 后英集团(jítuán)海城市胜辉耐火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,机械臂抓取耐火砖(资料照片) 海城市委宣传部(xuānchuánbù)供图 镁被誉为“21世纪最关键(guānjiàn)的25种战略元素之一”,我国菱镁(língměi)矿储量居世界第一,理应牢牢掌握这一特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主动权。但一段时期内,作为我国菱镁主产地的辽宁省没有完全摆脱矿山(kuàngshān)无序(wúxù)开采、资源粗放加工、行业污染突出(tūchū)等问题,优势资源没有做成优势产业。 2023年以来,辽宁(liáoníng)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菱镁业专项整治,初步实现了(le)从“矿山乱采”到“集约高效”、从“高耗能污染”到“绿色(lǜsè)智能”、从“原料输出”到“全产业链(chǎnyèliàn)”的转身,一条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的菱镁产业发展新路径(lùjìng)清晰可见。在资源储量最大、有着(yǒuzhe)“世界镁都”之称的辽宁海城市,其整治、转型历程或许可以为一些地方打破“资源诅咒”、做强资源产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。 沉迷“赚快钱(qián)”行业遇危机 镁主要应用在耐火材料(nàihuǒcáiliào)、建材、合金等领域,对保障国家经济建设、产业(chǎnyè)安全具有重要作用。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副会长韩光启说,我国镁产业已实现储量、产量和出口量三个“第一(dìyī)”。 辽宁保障了国家85%的(de)(de)镁供给,其中,地处辽南的海城市(hǎichéngshì)菱镁资源保有储量超20亿吨,占全省的七成以上,全国的六成以上,世界的五分之一,素有“世界镁都”之称。由于海城菱镁矿储量大、品位高、开采门槛低,和省内其他菱镁产区类似,一些企业私挖滥采严重(yánzhòng),低成本获取矿石后(hòu)恶意压价,长期以来珍贵资源只能卖个(màigè)“白菜价”。 截至2023年,海城拥有的菱镁矿山企业(qǐyè)多达40多家,年证载开采量1407万吨,相当于平均每家企业证载开采量只有30余万吨,企业“小、散、弱”特征明显(míngxiǎn)。全市246家菱镁加工企业中,规模(guīmó)以下企业占比超过40%,有的甚至(shènzhì)是以家庭为单位开设的小作坊:村民(cūnmín)一家一户投资几十万元就能支起两台电熔炉(rónglú),丈夫烧炉、妻子管账,再雇小舅子开铲车投放炉料,低价购入的矿石烧成电熔镁砂就能赚钱(zhuànqián)。 由于长期习惯于躺在简单、粗暴(cūbào)赚钱的“舒适区”,进入21世纪以来,辽宁省多次谋划菱镁行业整治升级,但往往是(shì)“雨过地皮湿”。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行业低谷时政府的整治措施还能得到企业认同和遵循,一旦市场转好,很多企业又回归“初加工、赚快钱”状态,“这样循环往复,陷入了丰富(fēngfù)资源带来(dàilái)的发展诅咒(zǔzhòu),菱镁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,提升全球定价话语权(huàyǔquán)更是无从谈起。” 近年来,钢铁、水泥、玻璃等行业集体下行(xiàxíng),镁质耐火(nàihuǒ)材料市场需求大减,这让产品结构单一,主要集中在耐火制品的辽宁菱镁业遭受巨大冲击。面对这一(zhèyī)趋势,辽宁省早在2023年11月就出台《菱镁行业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实施意见》,推进专项整治(zhěngzhì)(zhěngzhì)及时应对。海城(hǎichéng)按照辽宁省、鞍山市的部署安排,成立菱镁行业专项整治工作专班,杜绝(dùjué)多个部门“各管一段”的弊端,形成工作合力;同时与周边的大石桥市、辽阳县、岫岩县等菱镁产区联动,构建联合检查执法机制,强力推动各项整治措施落实。 “一直以来(yǐlái),海城拥有‘世界级(shìjièjí)’的资源,却少有‘世界级’的产品,全市95%的菱镁用在(zài)耗能高、产能严重过剩的传统镁耐火(nàihuǒ)产品上。”鞍山市委常委、海城市委书记陆荐援说,这次全球耐火材料市场(shìchǎng)的低迷态势短期内难以逆转,海城市顺应这一趋势推行新一轮菱镁业专项整治,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行业低水平扩张格局,必须(bìxū)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改变!” 稳价控产治污推动(tuīdòng)高质量发展 经过(jīngguò)一年多来的专项整治,记者采访(cǎifǎng)注意到,海城菱镁业开始出现三方面积极变化: ——遏制无序开采,矿石价格止跌回升。3月16日,一辆满载镁矿石的货车缓缓驶入海城市牌楼镇的远东计量站(jìliàngzhàn)。车辆总重量79吨(dūn),矿石装载量51吨……海城市计量站总站长刘铭川(liúmíngchuān)先是认真地查看了电脑上的数据,然后爬上货车对(duì)矿石进行了取样。“像我们这样的计量站,海城现在有41个(gè),对镁矿石运输量进行监控(jiānkòng)。”刘铭川介绍说。 计量站是监控矿石(shí)采运的环节之一。在(zài)海城市菱镁(língměi)行业高质量发展调度指挥中心,通过智慧菱镁大数据平台,记者可清晰看到各家矿山向外运输矿石的实时监控。2024年,省政府给海城下达的菱镁矿石开采量为1116.4万吨(wàndūn),全市(quánshì)科学合理将开采指标分配给矿山整合后的23户矿企后,实施严格的产量监管(jiānguǎn)。“每家矿企都增加了(le)AI监控卡口、建设电子隔离墙,只要出现违规偷运,系统就会自动报警。”专项整治工作专班牵头人、海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君说(shuō),大数据平台还能助力精准执法,目前已查处以滑石票运输镁石、无票运输菱镁成品(chéngpǐn)等情况73起。 “以往年份,海城菱镁矿实际(shíjì)开采量保守估计达到证载开采量的两倍左右。”海城市工信局(gōngxìnjú)副局长周恩龙介绍:“现在做好源头(yuántóu)管控,在省里给的矿石指标以外,全市多一吨的新增产量都没有。” 随着矿石出货量得到控制(kòngzhì),海城稳住了菱镁资源的价值。去年尽管下游(xiàyóu)需求持续低迷,当地菱镁产品价格(chǎnpǐnjiàgé)不仅没降,反而每吨普涨300元左右,为行业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。 2024年10月,全球最大耐火材料生产企业奥镁(àoměi)集团来到海城,寻求与当地(dāngdì)大型企业合作,建立稳定的镁砂(měishā)供应渠道。“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(xiǎngxiàng)的,表明我们有了更大话语权。”辽宁东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山说,源头整治让海外企业意识到未来(wèilái)菱镁资源会更加稀缺,它们过去大幅压价,从小作坊和贸易商(màoyìshāng)手中采购的方式已经不可持续了。 ——关停落后产能(chǎnnéng),压减加工产能。“如果对庞大的加工产能不加控制,那么下游的巨量需求(xūqiú)必然传导到上游,让菱镁矿开采量(kāicǎiliàng)难以控制。”辽宁省菱镁办副主任关鹏说,压减加工产能必须与控制矿石(kuàngshí)产量同步。 海城市严格推进减量置换镁砂产能工作。2023年以来,海城市退出轻烧(qīngshāo)反射窑炉186座(zuò),退出产能达194万吨(wàndūn)。既有“破”,也有“立”,海城市积极推进轻烧反射窑产能置换,组织企业开展产能置换申报,新建年产(niánchǎn)10万吨以上的大型轻烧窑炉置换落后产能。 3月11日(rì),海城市首批10个(gè)轻烧反射窑产能置换项目举行集中开工(kāigōng)仪式。仪式上,辽宁远东集团总经理周远鹏说:“今年集团计划关停、退出轻烧反射窑炉(yáolú)24座,同时新建一条(yītiáo)年产20万吨的镁建材用轻烧氧化镁生产线,引入悬浮窑装备及智能化协同技术置换淘汰的轻烧反射窑的产能。” ——绿色发展势头初显,实现“高污染(gāowūrǎn)”到“清洁化”转变(zhuǎnbiàn)。“烟囱(yāncōng)林立、粉尘蔽日”曾是海城菱镁产业粗放发展的真实写照,高能耗、高污染的生产方式给当地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。开展整治以来,当地执法人员(zhífǎrényuán)对轻烧反射窑炉的生产运行和污染物排放情况(qíngkuàng)进行重点监管,进一步强化污染源深度治理,实施区域环境集中整治。同时(tóngshí),对1700多座菱镁加工窑炉全部安装在线监测,严控(yánkòng)污染物排放超标。在一系列举措之下,海城一批企业改造升级,走上绿色发展之路。 目前海城市已有菱镁行业省级(shěngjí)绿色工厂(gōngchǎng)12家、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。走进海城利尔麦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的镁碳砖成型车间,10多台机械臂正有序地从生产线上卸下一块块镁碳砖,随后运料车沿着轨道运行,将镁碳砖送进干燥窑炉(yáolú)……“这条投资(tóuzī)2亿元的生产线是全国单体产能最大、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镁质耐火制品生产线。”公司总经理赵现华说,公司去年还启动新一轮(xīnyīlún)技术改造,对窑炉的配料系统、控温系统、烧成系统等全面升级,旨在降低能耗和污染物(wūrǎnwù)排放。 走进海城市(hǎichéngshì)大德广消防门业材料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,生产(shēngchǎn)线上(shàng),随着镁(měi)质粉料和添加剂的精准注入,一张张镁制板材鱼贯而出,通过轨道车送入温度与湿度受到精准调控的养护区……“我们精深加工生产出的镁制地板、镁制外墙保温材料等,出口(chūkǒu)欧美多个国家,附加值比生产初级镁制品提高一倍(yíbèi)多。”海城市大德广消防门业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洪伟介绍,公司的“高性能菱镁建材制备技术(jìshù)研发和产业化”项目获批2024年省重点研发项目,现在公司瞄准高端应用,正在开发防核辐射、防弹的建材产品。 布局高端赛道,做强精深加工,海城菱镁(língměi)业正在迈出(màichū)新步伐。4月24日,辽宁省在海城市召开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,聚力将世界级资源(zīyuán)打造成世界级产业,将菱镁专项整治推向纵深。海城市按照这一(zhèyī)要求,明确菱镁产业未来发展之路,寻求从“原料输出”到“全(quán)产业链”的价值跃升。 一是下长功夫,一张蓝图绘到底。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,一些菱镁企业仍旧认为这次整治只是暂时的,还(hái)抱有想着政策放松后回来再干的观望(guānwàng)心态。为此海城市清醒认识到,资源富集地要(dìyào)想彻底告别产业散乱发展的误区,专项整治既要避免“见好就收”造成半途而废,更要杜绝“开倒车”退回到整治前状态,久久(jiǔjiǔ)为功方能行稳(xíngwěn)致远。 目前,海城已构建起集牌楼、英落、八里、马风、析木五镇于一体的(de)(de)菱镁产业绿色升级试验区,形成“整体一盘棋,镇镇有(yǒu)特色”的“一区四园,一脉(yīmài)多廊”菱镁产业发展空间。在(zài)推进项目建设上,抓好要素保障,加强协作配合,精心组织、科学调度,以更加精准措施、更加有效方法,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和空间。这些措施,让企业看到政府着眼长远的决心,逐渐(zhújiàn)放弃观望心态和短期行为。 二是做精细活,用好政策杠杆引导企业。走进远东镁质新(xīn)材料有限公司,占地(zhàndì)4.8万平方米的镁质新材料项目已开始调试设备(shèbèi),计划(jìhuà)今年5月试生产。“这次我们吸引了江苏盐城的企业到海城合作,投资2.1亿元开发空间巨大的镁建材市场。”公司副总经理潘振中说,政府出台(chūtái)鼓励政策,去年远东集团的镁矿开采指标从原先的60万吨(wàndūn)增至150万吨,这进一步调动了公司进军深加工的积极性。 陆荐援介绍,海城市奖优罚劣,在配置菱镁矿资源时向具备深加工能力(nénglì)的企业倾斜,吸引一批采矿型企业延长产业链条(tiáo),发展精深加工。总资产超过200亿元的后英集团是从镁矿开发中掘到的“第一桶金”,去年(qùnián)公司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(gōngyè)西安勘察设计院合作,投资30亿元新建年产30万吨(wàndūn)的金属镁加工项目。 三是下“一盘棋”,做好全省联动执法。目前,菱镁行业(hángyè)整治已上升为省级统筹(tǒngchóu)推进,各地区均享受到了“全省一盘棋”的政策红利。海城也已与周边的大石桥市、辽阳县、岫岩满族自治县等菱镁产区联动,构建起联合执法机制。关鹏表示(biǎoshì),下一步,辽宁省将创新(chuàngxīn)开展(kāizhǎn),跨区域联合执法专项行动(xíngdòng),实现各地之间互相监督,以管控时做到全省“一个标准”,倒逼全省菱镁产区转型升级的步调一致。 (《瞭望》2025年第(dì)19期 )
山水为墨 产业为笔——陕南产业发展走笔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